×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中国水土保持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过刊浏览
专题专辑
广告合作
期刊订阅
English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电子期刊
全选
|
Select
2000—2020年陇南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
吕文强1,2,白娜3,潘小玉1,2,李志鹏1,2,董彦丽1,2,田晋华1,2,马涛1,2
2025(7): 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7.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等,从时空维度分析陇南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在陇南市均有分布,其中草地分布最为广泛,面积占比达42%左右;耕地呈逐年减少趋势,林地呈先增后减趋势,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均呈逐年增加趋势。②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显示各地类变化速度为未利用地>耕地>建设用地>水域>草地>林地,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2000—2010年、2010—2020年相差不大,表明这两个时段内各土地利用变化基本一致。③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相互转移幅度大,其中耕地转出多于转入,导致耕地面积逐年减少。④陇南各县(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2000年明显低于2010年和2020年,2010年和2020年基本一致,2000—2010年是陇南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高的时段。⑤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的原因是部分土地退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林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
Select
四川省德阳市开发区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成效
杜勤1,倪兴明2
2025(7): 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7.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德阳市在对各类开发区的水土保持监管过程中,发现存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宣讲不到位、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时限长、土石方转运调度不规范、表土保护不足、开发区水土保持监管责任不到位、企业负担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德阳市采取强化政策保障、压实工作责任、履行监管职责等措施,全面加强开发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改善营商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以更高效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保障开发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Select
乌拉斯台河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探讨
胡浩凡
2025(7): 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7.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道治理工程距离远、线路长、涉及区域范围广、建设内容复杂,堤防、沿河构筑物改扩建等工程建设极易引发水土流失,不仅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还会导致河道淤积,减弱河道抗洪蓄流能力。以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区的乌拉斯台河治理工程为例,基于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通过统筹兼顾、合理配置,设计工程、植物、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其中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土地平整、表土剥离保护与回填,植物措施主要为人工撒播草籽,临时措施主要包括密目网苫盖和洒水。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可实现土石方挖填平衡,有效控制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新增水土流失,显著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为项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Select
浅析《水土保持监理规范》与《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规范》差异
翟艳宾1,徐林2,许林军1
2025(7): 10-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7.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土保持监理规范》(SL/T 523—2024)是根据水利技术标准修订计划安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14)的要求,由《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 523—2011)修订形成的,于2024年1月31日发布,2024年4月30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对比分析《水土保持监理规范》和《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的出台背景、框架结构、主要内容等,发现《水土保持监理规范》章节数目虽减少,但所规定的监理工作内容更多,监理责任更重;强调了具有风险隐患的监理重点,如淤地坝、拦沙坝等;使监理机构职责与水土保持方案要求的联系更加紧密,明确了主体监理和水土保持监理的权限和义务;将监理工作内容分为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监理工作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使水土保持监理定位更加精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更强,更加贴合工作实际。
Select
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国产化改造升级探索与实践
黄嵩1,于秀娟1,郑云泽1,路炳军2, 卢永志2,吴东辉2
2025(7): 14-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7.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自主可控性和数据安全性,重庆市开展了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国产化改造升级。介绍了改造的背景、技术选型、实施步骤,以及系统架构和功能。此次改造选用统信UOS操作系统、达梦数据库和东方通中间件,通过分层架构设计,优化了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用户界面。经过测评,新系统在安全性、稳定性及成本效益方面均有显著提升。改造的成功实施不仅响应了国家关于软件自主、可控的号召,而且为其他信息系统国产化提供了参考。
Select
江西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运行管理与优化布局设计方案探讨
莫明浩1,2,沈发兴1,2,谢林波1,2,聂小飞1,2,涂安国1,2
2025(7): 18-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7.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土保持监测站网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基础,承担着第一手资料的采集、整汇编等任务。在分析江西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江西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属地管理、省级质控、共同运营、共享数据”运行管理模式及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工作实践。通过分析站网存在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代表性和覆盖面不足、监测指标和措施无法满足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提升要求、水土保持监测站网监测能力较现代化要求差距较大等问题,提出了江西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优化布局设计方案,包括布局目标优化、布局原则优化、站点分布优化、监测措施优化、站点规模优化、监测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平台优化等。方案实施后,站网可覆盖江西省主要红壤成土母质类型,发挥站网服务水土保持目标实现、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水土保持率测算、水土保持公报编制、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等功能。
Select
陕西省黄河流域典型区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实现途径探讨
张会茹1,杨叶2,董汉丽3,王伟4
2025(7): 22-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7.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新时期陕西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思路,推进陕西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通过资料搜集、现场测量、无人机拍摄、走访座谈等,以陕西省黄河流域的榆林市米脂县和延安市延川县的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示范园区为调查对象,选取重要骨干坝系、典型梯田、重点沟道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就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已建成示范园区的水土保持现状进行调研,从治理思路、体制机制、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陕西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实现途径建议,包括:实施坡耕地改造和坝地盐碱化治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转变治理思路,优化投资模式;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全面领导和协调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淤地坝运行管理,建设骨干坝监测监控系统;财政专列水土保持前期工作经费。
Select
河湖消落带磷素输移机制研究进展
郑若琳,李楠鑫,于兴修
2025(7): 24-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7.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湖消落带的周期性变化影响着磷素的输移过程,加剧了水体磷污染发生机制的复杂性。对河湖消落带磷素输移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有研究主要采用野外观测、室内模拟试验、模型分析、质量衡算等方法,探讨干湿交替环境下消落带土壤磷素含量的季节变化和随消落带高程的变化特征,分析落干期和淹水期消落带土壤磷素积累、释放及输移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多侧重于单因素和定性分析,各影响因素对磷素迁移的影响程度仍不清晰,对消落带特有的周期性淹水状态下土壤磷素释放过程与机制研究仍存在不足,未来需深入对消落带磷素输移主控因素及多种方法耦合下磷素输移机制开展研究。
Select
广东省地方标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程》解读
胡惠方,赵理,廖靖
2025(7): 29-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7.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地规范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广东省组织编制了地方标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程》(DB44/T 2534—2024),于2024年10月19日起实施。规程的实施有效规范了全省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工作,提升了全省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水平。从编制背景、主要框架及内容、特色性等方面,对规程进行了详细解读,可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Select
四川省德阳市槐香谷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效与经验
王琼1,杜勤2,余志琴1
2025(7): 32-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7.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振兴,2019年德阳市旌阳区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槐香谷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旌阳区依托省级水利发展资金1 200万元,以引水入景、以水入股、引水入心的“三入”治理模式实施槐香谷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小流域建设撬动大治理,整合资金10 995万元集中打造“旌韵高槐”乡村旅游,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工程建设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发展了特色产业,建成和谐宜居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实现了从水土流失区到和谐宜居区的转变,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良好,于2021年被水利部认定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生态清洁小流域)”。
Select
贵港市覃塘区凤凰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践
谭永顺,赖吴强
2025(7): 35-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7.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凤凰江小流域位于贵港市覃塘区,流域面积55.73 km2,水土流失面积894.47 hm2,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按治理模式凤凰江小流域被定位为和谐宜居型生态清洁小流域,根据治理措施总体布局,小流域被划分为预防保护区、综合治理区、生态修复区3个防治分区,通过在预防保护区采取封禁治理、补植和管理措施,在综合治理区实施农业生产道路建设、村庄绿化美化、面源污染治理措施,在生态修复区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79.65%,土壤侵蚀模数由526 t/(km2·a)下降到475 t/(km2·a),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流域内生态环境,促进了贵港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Select
遵义市凤冈县漆坪小流域治理技术探讨
安隽
2025(7): 38-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7.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遵义市凤冈县实施了漆坪小流域治理,根据生态自然修复区、综合治理区不同特点实施坡面水系、田间道路建设,以及植被恢复、生态修复等。通过实施漆坪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0 km2,水土流失治理度达88.56%,茶苗栽植保存率达90%,封禁治理措施保存率达85%,土壤侵蚀模数降至850 t/(km2·a)以下,年保土效益2.76万t,年蓄水效益16.20万m3,流域内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极大地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Select
降雨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坡面产流产沙及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
唐朝1,罗欢2,马晓清3,赵辛雪1,国铭4
2025(7): 40-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7.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石匣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分析2013—2022年坡耕地、鱼鳞坑、人工植草3种水土保持措施径流小区与对照裸地无水土保持措施径流小区的观测数据,探究降雨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径流小区产流产沙量和土壤养分流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次降雨径流深与降雨量成正相关关系,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径流小区的减流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人工植草、鱼鳞坑、坡耕地、裸地。②次降雨产沙量与降雨量成正相关关系,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径流小区的减沙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鱼鳞坑、人工植草、坡耕地、裸地;对照裸地来看,坡耕地的产沙量明显减小,人工植草和鱼鳞坑径流小区则几乎不产沙。③在大雨强条件下,除降雨Ⅱ时TP流失量人工植草大于坡耕地外,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径流小区对总氮(TN)、总磷(TP)流失量的削减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鱼鳞坑、人工植草、坡耕地、裸地;在小雨强条件下,鱼鳞坑和人工植草径流小区的TN、TP流失量比裸地径流小区显著减小,坡耕地径流小区的TN、TP流失量比裸地径流小区还大。
Select
贵州省镇宁县新苑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践
王露伟1,蒋应洪1,罗鼎2,祖文华3,卢森林1
2025(7): 45-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7.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苑河小流域位于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中部,属滇黔桂岩溶石漠化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力侵蚀较严重,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 011 t/(km2·a)。2023年,省水利厅明确将新苑河小流域列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之一,项目于2024年6月底完工。新苑河小流域建设是在传统治理模式的基础上,采取将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处理及人居环境整治等相结合的水源区生态清洁综合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建成后,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治理度达72.03%,土壤侵蚀模数下降至699 t/(km2·a);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了2.65个百分点;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增强了乡村发展活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助推了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在选点、规划、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Select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后管护机制研究
刘佳璇1,宋秀瑜1,杨之恒2,包美春1,李瑾1
2025(7): 47-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7.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水土资源保护和生态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后管护是确保生态清洁小流域长期有效运行、持续发挥效益的重要手段。为探究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后管护机制及其运行状况,更好地推动后续小流域建设与管护工作,对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后管护机制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后管护逐步完善,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管护资金与经费不足、管护体系不完善、管护人员和技术力量薄弱、公众参与度不高、监测与评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资金来源渠道、加强资金监管与绩效评估,完善管护体系、明确管理职责,加强人员培训、引进专业人才和设备,加强宣传教育、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加强数据分析与评估。
Select
北京市水土保持方案质量抽查实践与探讨
刘阳
2025(7): 51-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7.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加强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落实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及制度规范要求,基于工作实践,北京市以水利部“六个是否”核心标准为基准框架,融合技术审查要点,突出北京市地域特点,建立包含内容合规性审查、技术合理性评估、经济可行性评价的质量抽查体系,核查内容分5个大类,每类下设8项内容,按“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标准进行质量评定。系统性抽查30个水土保持方案,抽查结果显示:报告书项目不符合率达到28%,报告表项目虽不符合率为0,但存在文本制式不规范等问题;线性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质量表现较优,房屋建筑类项目方案总体质量较好,水利水电类项目方案质量短板明显;方案编制质量不符合率与水土流失风险等级成正相关,风险等级越高,方案编制难度越大,不符合率越高。针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丰富抽查方式、扩大抽查范围、提升编审水平、构建行业交流平台等建议。
Select
西南高山峡谷区水土保持典型对象标准样本构建方法研究与应用
赵院1,金平伟2,3,李浩2,3,黄婷婷1,姜学兵2,3,史燕东2,3,黄俊2,3,张飞2,3
2025(7): 55-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7.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西南高山峡谷区山高坡陡和传统地面监测方法存在的效率及精度不足问题,以提升水土保持对象的自动识别与提取精度、实现高山峡谷区水土保持关键要素快速监测为目的,基于多源遥感监测数据,以梯田、扰动图斑为研究对象样本,进行西南高山峡谷区水土保持典型对象样本库制作,开展了西南高山峡谷区水土保持典型对象标准样本构建方法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西南高山峡谷区梯田(坡式梯田、水平梯田)、扰动图斑(生产建设项目)标准样本数据集库(查询库)能够显著提升模型的训练效果和训练测试应用精度。
Select
不同措施下梁王茶种植地水土流失特征
张豪杰1,何凡1,马建刚1,刘英2
2025(7): 60-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7.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林下扩繁仿生种植的水土流失特征及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而为同类型的林下种植模式提供参考依据,以云南松-梁王茶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径流小区法观测不同措施下的水土流失特征,并分析其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19场明显产流降雨中,林冠截留率为7.73%~31.28%,产流主要发生在大雨及以上雨型;各管理措施间的产流量、土壤流失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大雨、暴雨、大暴雨条件下,与自然生长条件相比,等高反坡阶措施的次降雨产流量分别减少39.78、25.86、45.21 mL/m2,次降雨土壤流失量分别减少1.05、0.72、0.95 kg/hm2;扩繁后在原地形条件下的割草管理经营均引起了新增水土流失,相较于传统重割草措施,等高反坡阶、鱼鳞坑的水土保持效益均高于其他措施,其中布设等高反坡阶的水土保持效果最佳,鱼鳞坑次之。在林下经济开发活动中布设合适的水土保持措施不仅不影响经济效益,还具有更好的水土保持效益。
Select
沂蒙山区棕壤横坡垄作坡面土壤磷的空间分异研究——以双河峪小流域为例
刘思彤1,屈传新2,安娟1,胡艺馨1,陈诺1,刘欣雨1
2025(7): 65-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7.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横坡垄作措施对土壤磷空间分布的影响,以沂蒙山区双河峪小流域棕壤横坡垄作坡面为研究对象,基于样带法沿坡位采集垄面、垄沟等特征点位处的土壤样品,运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等方法,分析水溶性无机磷、全磷在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含量变化,及其对坡位、特征点位的响应,揭示横坡垄作坡面土壤磷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双河峪小流域土壤磷含量处于缺乏到极丰富水平;土壤磷变异系数为18.71%~36.60%,垄面土壤磷的变异较垄沟更为明显;垄沟坡脚、坡下土壤磷含量较坡上分别显著增加46.10%~67.68%、38.76%~51.30%;垄面水溶性无机磷含量沿坡位变化显著,坡下、坡中含量与坡上相比分别增加104.06%、74.11%,而不同坡位之间的全磷含量无显著差异;垄面与垄沟之间土壤磷含量差异不显著;水溶性无机磷、全磷含量的剖面分布主要影响因素为坡位;垄面水溶性无机磷剖面分布符合指数函数关系,而全磷剖面分布呈线性函数关系。
Select
基于CMIP6气候模式的黄河源区未来径流情势预估
三梅英1,贾升策2,杨程2,刘靖1,余忠全1,方伟2,尚嘉楠2,明波2,郭怿2,程龙3
2025(7): 71-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7.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源区径流变化关系到流域水土保持和调水调沙工作,而气候变化加剧了未来径流情势的不确定性。开展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河源区未来径流情势预估,对保障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安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CMIP6气候模式数据作为驱动数据,采用分期组合预测方法建立基于滚动策略的中长期径流分期预测组合模型,预测黄河源区唐乃亥站和玛曲站2024—2100年在9种气候模式和3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的逐月径流量,并采用分位数回归森林模型预测不同置信度水平下的未来径流概率区间,分析未来径流的年际、年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通过计算预测区间覆盖率和预测区间平均带宽,发现预测区间覆盖率在0.80以上,预测区间平均带宽为100~200,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和清晰度较高,预测结果准确度较高;②黄河源区唐乃亥站和玛曲站未来径流整体均呈减少趋势,且唐乃亥站的未来径流减少速率大于玛曲站,夏秋两季的未来径流减少幅度高于春季,冬季变化幅度不足4%;③将基于9种气候模式的径流预测结果取平均值,在SSP126、SSP370、SSP585路径下,2024—2100年唐乃亥站和玛曲站径流减少速率分别为13.9×106、38.8×106、49.8×106 m3/a,玛曲站径流减少速率分别为6.9×106、26.8×106、36.3×106 m3/a,可以说随着碳排放和人类活动强度增加,径流减少速率不断加快,未来径流的变化趋势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Select
甘肃西部干旱区环境因子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马小强1,徐智2,王霞3
2025(7): 78-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7.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甘肃西部干旱区的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土壤、气候等因子与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确定影响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得到以下结论:①有机碳与灌木均匀度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极显著负相关,与群落丰富度指数极显著正相关。全氮、全磷与灌木所有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及草本均匀度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群落丰富度指数显著正相关。②年均温度与灌木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及群落Simpson指数显著正相关,与灌木均匀度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极显著正相关;年降水量与草本均匀度指数显著负相关,与草本丰富度指数、群落丰富度指数极显著正相关;年蒸发量与灌木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丰富度指数及群落均匀度极显著负相关;海拔与草本丰富度指数、群落丰富度指数极显著正相关;日照时数与草本丰富度指数、Shannon指数及群落丰富度显著负相关。
Select
不同建植时间梭梭枝叶性状权衡及其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齐晓丽1,赵成章2
2025(7): 81-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7.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枝叶性状的权衡反映了植物的空间资源利用能力,从而对水分利用效率产生影响,这对于研究干旱环境下荒漠植物的独特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阿克塞盆地防护林为试验地,按照建植时间的不同(建植2 a、建植4 a、建植6 a)把梭梭林分为3个样地,采用相关性分析和标准主轴估计法,研究不同建植年限梭梭枝叶性状权衡关系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梭梭的叶面积、小枝长度和小枝干质量逐渐减小,水分利用效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梭梭小枝干质量与总叶干质量、叶面积与小枝长度在建植2 a成异速生长关系,在建植4 a和6 a成等速生长关系;梭梭通过采取减少分支枝长度和减小叶面积的生长模式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根据自身功能需求在性状之间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Select
河北省灵寿县水土保持功能区划分和水土保持措施
马风朝1,马林2,赵军海2
2025(7): 86-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7.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和河北省水土保持区划,结合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水土流失类型、水土保持功能类别和措施配置等,将灵寿县分为西部山区水源涵养与生态维护区、中部丘陵土壤保持与蓄水保水区、东部平原人居环境维护与农田防护区3个水土保持功能区。基于各分区水土保持功能定位,针对性制定水土保持措施:西部山区水源涵养与生态维护区水土保持功能以水源涵养、生态维护为主,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高区域林草植被覆盖率和水源涵养能力;中部丘陵土壤保持与蓄水保水区水土保持功能以土壤保持、蓄水保土为主,通过整治低标准农田、营造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建设小型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等,减少泥沙下泄,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高蓄水保土能力和土地生产力;东部平原人居环境维护与农田防护区水土保持功能以人居环境维护和农田综合防护为主,通过建设农田缓冲带、营造农田防护林网、推广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及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
E-mail Alert 订阅
审稿专家
微文精选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