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中国水土保持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过刊浏览
专题专辑
广告合作
期刊订阅
English
过刊目录
2025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05-22
封面文件
目录文件
全选
|
Select
吉林省安北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探析
田立生1,秦晶涛2,李爽1,孙玥1
2025(5): 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5.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安北小流域坚持“五道防线系统防治”的治理模式,将小流域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治理区、生态旅游区、沟(河)道及周边整治区4个防治区,因地制宜实施封育保护、保护性耕作、侵蚀沟治理、面源污染防治、宜林区域造林、景观改造与建设、水系整治等措施,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各项措施发挥效益后,2022年小流域水土保持率达97.18%,土壤侵蚀模数降至140 t/(km2·a),林草覆盖率达76.8%,化肥施用量降至130 kg/hm2,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年人均收入提高到2.10万元,群众环保意识普遍增强。“生态保护+生态旅游+生态种植”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当地特色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稳步提升了流域内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安北生态清洁小流域也因此被评为2023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Select
《兴仁市水土保持以奖代补项目实施规划(2024—2028年)》编制情况分析
张俊
2025(5): 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5.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及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调动社会资本投入,拓宽资金渠道,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发挥水土保持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兴仁市编制了《兴仁市水土保持以奖代补项目实施规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实施规划》)。介绍了《实施规划》的规划目标、项目安排、实施办法、投资匡算,以及项目建设要求。
Select
宁夏海原县关桥方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及成效与经验
刘平,梁博惠,王怀博
2025(5): 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5.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宁夏海原县关桥方堡小流域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建了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水系治理体系和面源污染防治体系,建成了集生态旅游型和绿色产业型为一体的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总结提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经验:一是要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水务部门牵头、多部门协作的协同建设机制;二是要以水源保护为中心创新治理理念,全面考虑水土流失防治、水系治理和面源污染防治;三是要提升人居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景点和休闲场所;四是要协同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体系和产业融合发展的高质量经济体系。
Select
“十四五”时期河南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进展及成效与经验
徐争1,王爱青2
2025(5): 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5.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十四五”以来,河南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和水利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2021—2023年共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42条,其中4条被水利部评定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围绕建设进展、建设理念等方面详细叙述了河南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状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建议在后续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过程中提高重视程度、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后期管护、做好宣传推广。
Select
基于知识图谱的近30 a国内外土壤可蚀性研究进展综述
王讷敏,高玉娟,滕祥帅,卞吉莉,陶淼
2025(5): 10-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5.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绘制知识图谱,从年度发文量、学科分布、发文国家(地区)和机构、作者、关键词等方面分析1993—2023年土壤可蚀性研究进展。结果表明:①从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分别筛选出土壤可蚀性研究方面的中文文献320篇、英文文献1 246篇,英文文献数量呈显著增长趋势,尤其是2016年开始发文量急剧上升,中文文献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缓慢;②我国发文量位居第一、中心度位居第二,美国发文量位居第二、中心度位居第一;③中国科学院相关科研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发文数量较多,但各高校间合作有待加强;④土壤可蚀性研究文献在国内主要发表在《水土保持学报》《水土保持研究》《水土保持通报》《土壤学报》《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在国外主要发表在Catena、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Soil & Tillage Research、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⑤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土壤可蚀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侵蚀过程机理、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可蚀性空间分布特征、土壤可蚀性预报模型等方面,涉及气候变化、植被恢复、耕作、生态环境等方面。
Select
山西省黎城县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研究
李瑞忠
2025(5): 16-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5.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黎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在长期的水土保持生态治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传统小流域治理的基础上,黎城县开展了源泉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通过科学编制规划、强化部门协同、吸引社会资金、挖掘红色资源、打造乡村特色等做法,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了项目建设和管护中存在的化肥和农药面源污染问题未全面治理、采用传统治理措施多、运行管护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采用生态治理措施、注重后续管护的建议。
Select
深圳市正坑水碧道工程创新实践与治理成效
黄静1,杨清梅2,冯喜良1,陈建辉1,陈浩1,邹云1,陈垚1
2025(5): 18-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5.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坑水碧道工程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北部梧桐山风景区周边,涉及基本生态控制线、深圳水库水源保护区、河道管理范围、高密度城市建成区,水土流失防控难度大。为全面构建人水和谐的郊野型碧道,工程建设时建立了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管体制,创新引入“水土保持管家”新模式,高标准落实水土保持措施,修复河道生态环境,构建新型生态驳岸等,成效显著。工程验收后,区域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100%,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100%,正坑水碧道成为罗湖区乃至深圳市的一张重要生态旅游名片,形成了“河道+产业+生态”的综合开发示范区域,有力推动了区域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进程,成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及水城融合发展的典型实例,2023年被水利部授予“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称号,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碧道建设项目,示范效果显著。
Select
陕西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范围划定过程
王盼1,苗斌侠1,郝惠莉1,张镇玺1,余海东1,王珊1,刘建歌2,张少伟2
2025(5): 21-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5.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划定的区域,是开展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定量判定、定性分析及复核调整,完成了陕西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范围划定:首先,在《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范围划定技术指南》建议的共性指标判定结果与给定面积相差甚大的情况下,调整共性指标阈值,加入区域特性指标,完成定量判定;其次,根据区域特点,定性分析与秦岭核心保护区及城镇开发边界的关系;最后,逐县进行复核并根据意见调整,划定面积17 240.5 km2,较《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确定的重点预防面积增加38.2 km2。
Select
北京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工作思考
胡晓玉,王贤会
2025(5): 26-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5.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3年11月1日,《北京市水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发布,标志着对北京市,特别是对在水土流失低风险区有生产建设项目的生产建设单位的水土保持意识和责任有了更高的要求。总结了近几年北京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工作中的重点事项,指出了验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实际扰动范围及防治责任范围较方案设计增加,借方来源或弃土去向不明确,部分水土保持措施缺少过程资料,植物措施未按方案设计实施或覆盖度、成活率不高等,并提出了明确各参建单位水土保持工作职责分工,及时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妥善存放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及设施验收资料,做好后续水土保持验收核查准备工作等建议。
Select
公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环水保问题及对策——以2015—2024年广西公路环水保监测、验收项目数据为例
刘涛,郑腾辉,邹小阳,李进
2025(5): 30-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5.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2015—2024年开展的一系列广西公路环水保监测、验收项目数据,总结了近年来广西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选址选线穿越生态敏感区、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未按环评要求建设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不当,以及项目设计阶段取(土)弃(渣)场选址变更、施工阶段取(土)弃(渣)场违法违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不完善不及时等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参建单位环水保意识淡薄,未认真执行批复环水保专题报告设计的措施体系。因此,各参建单位需进一步提高思想站位,从设计、施工、监理等不同角度切实落实各项措施要求,加强项目内部沟通,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Select
北京市河道常水位以上坡面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万丽,赵方莹,唐金晶,国小宇
2025(5): 34-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5.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北京市河道坡面土壤多为细砂、粉砂或黏质砂土,土质疏松,无黏性,抗侵蚀能力差,常水位以上坡面虽然不受河道水流的直接冲刷,但是受降水径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着重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以减轻径流直接冲刷,提高边坡稳定性,降低边坡坍塌风险,避免泥沙淤积河道。通过实地调研永定河、清河、凉水河、小月河等北京市大、中、小型河道,总结护坡、排水、消能3个方面的北京市河道常水位以上坡面常用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不同材料和工艺的植物护坡措施、汇排水措施和防冲消能措施,并分析总结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Select
南宁市伶俐工业园水土保持监测分析
陈炫宇,罗丽丹
2025(5): 38-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5.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大环境下,选取南宁市伶俐工业园为监测对象,对园区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分析2021—2023年园区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监测成果显示:①2021—2023年园区耕地最多,占比50%以上,土地转入方向主要为交通运输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后期也转为建设用地),其中裸土地增加面积最多,为97.16 hm2;②园区大多为坡度0°~8°的缓坡地,主要为建设用地、耕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等地类,坡度>8°的土地分布少,主要为林地;③水土流失面积呈增加趋势,2023年较2021年增加了130.42 hm2,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向轻度转移105.23 hm2,水土流失强度呈下降趋势;④2023年园区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裸土地、水田,且以轻中度土壤侵蚀为主,大部分强烈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分布在水田和农村道路;⑤生产建设活动是园区水土流失增加的主要诱因,裸土地是园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因此,建议园区管委会加大对生产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重点加强对裸土地的临时防护。
Select
风电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探讨——以陕西省子洲县电市镇风电项目为例
文航1,钟佃洲2
2025(5): 42-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5.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陕西省子洲县电市镇风电项目区位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腹地,属河龙区间多沙粗沙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为控制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基于风电项目建设情况,项目监测组采用实地量测、巡查和类比资料等方法,对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水土保持措施及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①项目建设时未发生变更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的情况;②工程措施按方案设计内容全部落地实施,植物措施面积超过方案设计面积2.58 hm2,草的成活率和覆盖度基本达到要求,但覆盖度在40%~<60%的区域需补播;③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后,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根本控制,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指标均达到方案设计值及标准规定的水土流失一级防治标准。建议做好补植补种工作,同时加强对已实施措施的管护、林草植被的抚育管理,以及生产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
Select
深圳城市黄泥水的发生及监管对策
杜德杰1,高阳2,邝高明1,王行汉1,3,李树波1
2025(5): 45-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5.0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推动新时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加强人为水土流失监管,防止黄泥水入管入渠入河,深圳市在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中开发设计了黄泥水溯源模块,旨在提升黄泥水监管效能,实现“线索发现—现场溯源—后续处置”全过程线上闭环监管。该模块于2023年2月正式上线试运行,截至2024年8月底累计闭环处理257次黄泥水事件,统计结果显示:一个完整的年度内闭环处理198次黄泥水事件,其中有77次发生在深圳河湾流域、62次发生在龙岗区,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6—9月、12月至翌年1月;257次黄泥水事件中有近60%是由生产建设项目导致的,水体扰动河床底泥、市政道路清洗、市政管网淤积、自然裸露区域水土流失等也会引发黄泥水事件。下一步,可通过完善量化指标、拓宽线索上报渠道、提高黄泥水溯源成功率、推动在线监控设备联网落地、加强联合执法等方式继续加强黄泥水监管。
Select
四川省黄河流域(阿坝州片区)侵蚀沟现状及治理建议
郭进1,严冬春2,熊明彪1,李呈罡2,胡健3
2025(5): 48-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5.0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水务局主持开展了四川省黄河流域(阿坝州片区)侵蚀沟现状摸底调查,采取遥感解译与现场复核,基本查明了侵蚀沟数量规模、分布范围、发育程度和侵蚀程度,明确了重点治理区域,可支撑侵蚀沟综合防治规划;建立起以侵蚀沟统计表、侵蚀沟调查报告、侵蚀沟空间分布矢量数据和典型侵蚀沟三维模型为数据源的调查数据库,强化侵蚀沟数据信息化管理。基于上述调查,建议深化侵蚀沟诱发湿地退化,草皮破坏等生态敏感课题研究,开展重点侵蚀沟、重要支流泥沙来源分析,强化典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与岸坡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等。
Select
东北黑土区低山丘陵区域侵蚀沟形态发育及对地形因子的响应
张瑜,徐子棋,孙玥,崔斌,李昊伦,岳航宇,陈月
2025(5): 53-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5.0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多位于坡耕地,沟蚀已成为该区域的主要侵蚀形式,不仅损毁农田,破坏区域生态环境,而且影响机械耕作,严重阻碍区域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为提高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研究精度,在吉林省黑土区低山丘陵区域选择4个典型农田单元,利用精度为1 cm的无人机RTK技术,详细调查研究区内侵蚀沟数量、尺寸、形态等,并分析地形因子对侵蚀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区4个典型农田单元共有侵蚀沟65条,其中细沟、浅沟、切沟数量占比分别为0、3.08%、96.92%,以切沟为主,没有细沟分布;②侵蚀沟面积多在127.73~6 000.00 m2,长度多在100~1 500 m,宽度多在1.00~11.01 m;③万良农田单元侵蚀沟数量最少,形态简单,但发育度最高,柳河1农田单元侵蚀沟数量较多,形态复杂,但发育度最低;④经侵蚀沟发育度主成分分析,侵蚀沟长度、宽度、沟道面积、沟道体积、沟道周长、形态指数均是表征侵蚀沟发育度的重要因子;⑤经侵蚀沟形态和发育程度因子与地形因子的冗余分析,发现汇水区坡度、汇水区面积、沟头坡度、海拔均是影响侵蚀沟形态和发育特征的重要因子,对比上述因子,沟头到分水岭距离影响较小。
Select
淤地坝建设对生态环境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称钩驿镇为例
马玲娃,史怡芯,范星燕,党瑞地,冯靖雯,罗君,陶玮
2025(5): 57-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5.0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淤地坝建设对生态环境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称钩驿镇为例,构建了淤地坝建设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与研究框架,结合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①拦截泥沙、蓄洪滞泄、减蚀固沙、改善植被生长环境、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预防自然灾害与淤地坝建设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淤地坝建设对减蚀固沙的影响最大,对预防自然灾害影响较小;②粮食供给、牲畜饲养、农作物质量、农作物产量、农作物供水量、土壤肥力与淤地坝建设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淤地坝建设对粮食供给、农作物供水量的影响最大,对农作物质量影响较小;③淤地坝建设对保持土壤肥沃和牲畜饲料供应两个方面的影响不显著。
Select
油气管道工程坡面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水土流失防控效应
王孝兵,赵杰,田文杰,孟凡鹏,贾春磊
2025(5): 63-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5.0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油气管道工程坡面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以广东韶关某油气管道工程为例,分析了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对径流量、土壤侵蚀量的作用,以及播种方式、播种时间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工程措施截水墙的D区年径流量和年土壤侵蚀量分别是无截水墙的A区的61%和33%,植物成活率50%的A区年径流量和年土壤侵蚀量分别是植物成活率15%的B区的65%和75%,采取工程措施截水墙+条播方式的D区年径流量和年土壤侵蚀量最少;采取条播方式的A区百喜草成活率是采取撒播方式的B区的3倍以上,3月播种的A区百喜草成活率约是5月播种的C区的1.7倍。因此,油气管道工程坡面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可有效提升坡面水土保持能力,坡面种草推荐采用条播方式,播种时间以3月为宜。
Select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分析
乔雨宁1,任婧宇1,2,吴睿3,马宁1
2025(5): 66-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5.0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新疆典型流域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基于水利遥感普查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栅格成果,获取塔里木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强度等级,剖析其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并运用Mann-Kendall检验,基于水文监测数据,得出1980—2022年流域水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2022年塔里木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06 397.20 km2,以风力侵蚀为主,水力侵蚀分布在流域西部及西北部地区;玉龙喀什河同古孜洛克站以上、叶尔羌河卡群站以上输沙模数较流域均值分别高出106.15%、55.55%,是流域产沙源区段。②1980—2022年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32 931.81 km2,减幅为20.79%,北部山区及干流区域径流量呈递增趋势,输沙量则与之相反,且输沙量相比径流量突变时间滞后7个月。③空间上,风力侵蚀分布形式由面状分布转变为片状与斑状混合分布,水蚀空间分布仅有微小改变,叶尔羌河、玉龙喀什河至主河段侵蚀强度有所上升。综上,塔里木河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成效显著,土壤侵蚀得到有效遏制,生态效益逐步体现,但区域水土流失仍较严重,侵蚀强度仍需降低。在后续工作中,应明确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方向,突出重点,强化塔里木河流域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Select
四川省水土保持监管现状及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许海超1,2,游翔3,郭丰3,廖梓凯3,乔心如1,2,赵正松4
2025(5): 73-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5.0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总结四川省水土保持监管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水土保持监管制度,探索建立符合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长效监管机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水土保持监管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建立适合全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长效监管机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目前四川省水土保持监管在人员配置上存在数量较少、流动频繁、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匮乏等问题;在工作内容方面,主要面临监管工作点多面广、任务繁重、监管经费缺乏、手段不足、协同监管和联动执法不够等突出问题;在加强水土保持监管工作路径方面,超过80%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加强部门联合执法、业务培训、经费投入和水土保持智慧化建设等。建议四川省在下一步工作中应加强协同监管、人员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监管能力和手段等提升,以尽快构建适应省情的水土保持长效监管机制。
Select
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集中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探索
周乐群1,徐公权2,韩凤翔3,赵继东1,姬俊虎1,鲁勇1
2025(5): 79-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5.0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以2018年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项目为契机,探索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监管的新体制新机制、先进实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充分运用3S技术、数据库及信息系统技术、移动网络技术等,对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集中区生产建设项目实施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全覆盖监管。监管成果显示:2011—2017年部、省、市(州)和县级批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共1 247个,以县级为主,其次是市级;类型上,以公路工程、露天非金属矿和输变电项目为主;空间分布上,以云南省境内为主,占项目总数的69%。2018年集中区内面积大于0.1 hm2的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4 921个,扰动总面积261.64 km2,占集中区总面积的0.70%;从开发强度看,云南省绥江县、元谋县和昭阳区较大,扰动面积均超过县域面积的1%;合规性分析揭示了集中区合规的图斑数量和扰动面积分别仅占29.53%和43.36%,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急需加强,尤其是云南省的武定县、元谋县、昭阳区和禄劝县。另外,通过试点研究,还形成了“行政与技术协作、上下协同”的监管新体制新机制。
Select
从水土保持角度谈山西省广灵县黄芪生产的绿色发展之路
王迪1,郑石城2,李明磊1,司茹宁1,王海阔1,张雪1,张园媛1
2025(5): 84-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5.0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黄芪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助力黄芪产业可持续发展,在分析黄芪道地药材产地地理分布变迁、黄芪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的基础上,以山西省广灵县黄芪为例,分析黄芪的适宜生境,并从生态地位和生态承载力等多角度对黄芪产业的发展潜力进行评价,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黄芪生产的绿色发展思路和黄芪生产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广灵县拥有良好的黄芪产业生态开发空间和潜力,但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土壤保持及防沙治沙问题,需遵循生态学法则,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提高黄芪生产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Select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潜蚀发生机制探究
陈峰峰,马多荣
2025(5): 86-9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5.05.0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潜蚀发生机制,以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野狐沟流域为研究区,实地调查典型潜蚀区土壤潜蚀状况,并采集原状土,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室内土壤潜蚀模拟试验,观测土壤潜蚀发生状况。结果表明:①土壤潜蚀主要发生在有集中来水的陡峭裸露坡面,产生的落水洞与潜蚀桥多为长条形或矩形,平均长度、宽度、深度分别为3.40、0.31、0.40 m,单个潜蚀微地貌平均体积为0.44 m3;②潜蚀区土壤多在60 min左右完成30 cm土层入渗,部分潜蚀试验管的土壤出现入渗速率持续下降至稳定后又迅速增大的潜蚀现象;③潜蚀区域的土壤颗粒主要由中粉粒和粗粉粒组成,二者占比之和达到60%以上,粗砂粒和石砾较少。土壤潜蚀发生需要具备的条件包括暴雨条件下径流集中冲刷、裸露的陡坡、土壤颗粒主要由中粉粒和粗粉粒组成、适中的土壤密度与土壤含水率、存在可打开的优势渗流通道。因此,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可通过分散径流、增加植被覆盖、改变土壤颗粒组成、增加土壤密度等方式抑制土壤潜蚀发生。
E-mail Alert 订阅
审稿专家
微文精选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