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中国水土保持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过刊浏览
专题专辑
广告合作
期刊订阅
English
过刊目录
2024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5-20
新时代水土保持
小流域治理
水保强监管
以案释法
试验与研究
新思考新探讨
县域水保
封面文件
全选
|
新时代水土保持
Select
新时代水土保持
海河流域治水精神在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
2024(5): 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5.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河流域是我国七大流域之一,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海河流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水文化,孕育了催人奋进的治水精神。在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中,正确看待和理解治水精神,用治水精神指导当前水土保持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形成新时代的治水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梳理海河流域治水精神及其内涵,分析海河流域治水精神具有人民性、实践性、时代性、民族性和科学性5个共同特征,并从大力弘扬“根治海河”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建立顶层思维、充分认识水土保持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加强科学研究、加大水土保持精神的宣传教育力度6个方面对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建议。
Select
新时代水土保持
“首违免罚”制度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实践和思考
2024(5): 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5.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违免罚”制度作为长期以来执法实践的内生产物,历经各行政领域长期的基层执法实践探索后,被2021年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明确了其适用的合法性依据。就其制度价值来讲,“首违免罚”制度的法律化能够在降低行政执法成本、满足优化营商环境的需求和树立“以人为本”的法治政府形象等三重维度上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首违免罚”法条的规范含义及认定条件。然而,“首违免罚”制度的实施考量性因素较多,结合水土保持行政领域的特有属性,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首违免罚”制度实施细则及其法律规范、强化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健全“首违免罚”执法监督机制等,以规范行政处罚行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小流域治理
Select
小流域治理
上海市生态清洁小流域规划与建设实践
2024(5): 7-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5.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水土流失和水环境治理水平,上海以全域高品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抓手,先行编制了《上海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统筹谋划了建设目标、总体布局、指标体系和建设任务,建设规划贯彻以关键技术为支撑、以系统治理为抓手、以河长制平台为依托、以智慧为牵引的建设路径和实施策略,建设成效十分显著,10个小流域治理单元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2个区(镇)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开创了平原河网地区超大城市水土流失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三位一体建设新路径,为城市水土保持生态价值转化提供了实例。
Select
小流域治理
北京市南涧沟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经验与效益分析
2024(5): 11-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5.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按照“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南涧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立了“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水土保持防线,将小流域划分为自然修复区、综合治理区、沟道及湖库周边治理区,通过采取封育保护、梯田修整、建设污水排放设施、村庄美化、沟道治理、水源涵养、废物利用及种植经济植物等相关措施,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保护水源,防治沙尘,并开展水土保持试验示范、科普宣传,创造了良好生态环境,在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益,成为北京市西部小流域治理的典型,为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板。
Select
小流域治理
柴登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
2024(5): 14-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5.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柴登小流域治理项目被列为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2023年度重点打造的小流域治理项目。根据地形、地势和资源环境禀赋,将小流域划分为高效农业产业区、人居环境提升区、水源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4个分区,并以每个分区现有问题为导向,因地因害制宜,构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项目的实施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0 km2,林草覆盖率达到72.70%,年均蓄水37.38万m3、保土12.03万t,农药使用量减少到10 kg/hm2 以下,小流域出口水质达到Ⅱ类等级标准;构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水源涵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走出了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水保强监管
Select
水保强监管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性监测实践与思考
2024(5): 16-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5.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性监测是提升水土保持监管效能的重要抓手。通过近年来湖北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性监测工作实践,探讨了监督性监测的主要对象,提出从水土保持工作组织管理情况、施工扰动状况、取弃土场选址及防护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水土流失状况与危害情况、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情况、水土保持监测监理开展情况7个方面着手掌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情况,采取资料收集与整理、遥感调查、现场调查监测、成果整理与分析评价的技术路线开展监督性监测工作。另外,针对监督性监测过程中发现的三色评价赋分方法受工程规模影响显著、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矢量文件不规范、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未依法依规开展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以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监管效能。
Select
水保强监管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方案质量抽查实践与思考
2024(5): 20-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5.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加强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基于工作实践,黑龙江省采用专家打分法,综合考虑数量、行业类别、监管重点、方案级别、许可方式等,抽取2018—2022年市、县批复的116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进行了质量抽查。结果表明:方案总体质量较好,中等及以上方案有111个,合格率达到95.69%,不合格方案有5个,不合格率为4.31%;2021—2022年的水土保持方案质量优于2018—2020年的,2021—2022年大部分方案存在缺少现场调查情况、水土保持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但在表土保护、土石方综合利用、取弃土场选址等方面的质量明显高于2018—2020年的;市、县两级水土保持方案质量情况基本一致,建议在水土保持方案评审中,邀请至少3位以上的省级专家进行质量把关;铁路、输变电、机场、水利等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质量整体优于其他行业项目,大型项目的方案质量较高,建议对方案质量不高的项目,加强质量把控,即前期严格审查、后期加强监管。
Select
水保强监管
七星关区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实践与探索
2024(5): 23-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5.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七星关区生产建设活动引起大量土石方开挖回填和大面积地表扰动,导致人为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为了更好地控制水土流失,七星关区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由2000年的2 233.73 km2减少到2020年的837.67 km2,水土保持率由2018年的74.62%提高到2021年的75.76%,成为毕节市水土保持率最高的县区。通过总结七星关区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建议。
以案释法
Select
以案释法
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的执法案例分析——以贵州黔西化窝煤业有限公司拒不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案为例
2024(5): 26-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5.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毕节市水务局查处的贵州黔西化窝煤业有限公司拒不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案件为例,从执法主体合法、“一案两卷”办案、自由裁量适当、法制审核规范、留置送达有效等方面对典型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探讨了案例中执法主体、征收标准和违法成本等问题,可为规范执法、以案释法提供参考。
试验与研究
Select
试验与研究
黄河流域水沙变化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4(5): 29-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5.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我国水沙情形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为研究我国黄河流域水沙变化情形的热点及发展趋势,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方法,对中国知网上1966—2022年间的1 907篇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作者、机构及关键词等图谱,并对其展开分析,结果表明:①自2000年开始,水沙变化的研究量逐渐呈上升趋势,形成了较为密切的学术团队,且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②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是该领域发文较多的机构;③水文模拟、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及径流是出现次数较多的关键词,这表明当前的研究侧重于这4个方面;④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黄河流域水沙变化的归因性分析及驱动机制的研究两个方面。
Select
试验与研究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措施体系及效益分析
2024(5): 34-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5.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沟蚀是导致东北地区黑土地严重侵蚀退化、粮食产量降低的重要原因。选择沈阳市法库县慈恩寺乡农田侵蚀沟治理工程区作为研究区,根据项目区侵蚀沟分布广泛,大多为V形沟,并以中、小型侵蚀沟为主的特点,采用“先支后干、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的原则,通过沟头防护、谷坊工程、沟道滩岸防护工程和林草措施对70条位于坡耕地上的发展型侵蚀沟进行治理,打造综合治理措施体系。介绍了主要治理措施的设计方案,并对综合治理措施体系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
Select
试验与研究
PCI-GXL系统在水土流失遥感更新调查中的应用
2024(5): 39-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5.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遥感卫星影像的质量与生产速度,以满足年度水土流失遥感更新调查项目时间紧、影像精度高和数据量大的需求,介绍了一种使用PCI-GXL系统进行遥感影像处理的技术,并分析了PCI-GXL系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区遥感更新调查中的应用,以期为更好处理水土流失遥感更新调查数据提供帮助。
Select
试验与研究
浒洋水小流域径流小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2024(5): 42-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5.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喀斯特地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降雨对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以贵州省遵义县浒洋水小流域坡面径流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7个径流小区在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期选出最适合当地的水土保持措施。结果表明:①7个径流小区的径流量从大到小为裸地小区>玉米(顺坡耕作)小区>香樟小区>矮晚柚小区>玉米(横坡耕作)小区>茶树小区>宝石李小区,反映了不同措施对地表径流的调节作用;②7个径流小区地表径流平均含沙量和土壤流失量均以裸地对照小区值最大,平均含沙量以宝石李小区为最小,土壤流失量以茶树小区为最小,表明以宝石李和茶树为代表的经果林抗侵蚀能力强,综合考虑整体水土保持能力,认为宝石李抗侵蚀能力更强,建议选择种植宝石李。
Select
试验与研究
贵州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需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4(5): 46-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5.0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如何在县域范围内规划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问题,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贵州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需求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结构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可为贵州省县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提供理论支撑。贵州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需求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准则层因素对建设需求的影响程度为水源维护需求>水土流失治理需求>治污需求>人居环境维护需求>生态环境维护需求,指标层中水源功能、林草植被覆盖率、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对建设需求的影响较大。以盘州市为例,基于盘州市1∶50 000地形图进行小流域划分,结合国土资源调查、水土流失监测、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评价各小流域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需求,并选取建设需求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1、36、71、106、142的小流域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实地调研结果符合建设需求排序,验证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需求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Select
试验与研究
湖南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标准化建设评价体系探索
2024(5): 50-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5.0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现行政策与地方实际情况的匹配度不高。基于水利部发布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管理办法》,结合湖南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发展现状和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基础条件、硬件措施、软件措施3个方面构建湖南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标准化建设评价体系,确定各指标因子权重,建立百分制赋分标准。通过对湖南省3个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1个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进行评价,发现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各示范园的具体情况,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从打造示范样本、老园区设备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共享、推动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湖南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发展建议,以推动湖南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Select
试验与研究
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特征
2024(5): 55-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5.0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人工刺槐林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特征,以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的碳(C)、氮(N)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以及土壤碳、氮和MBC、MBN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表层(0~10 cm)土壤碳、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14、0.67 g/kg,碳氮比为9.16;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87.59、25.17 mg/kg,碳氮含量比值为11.43;土壤微生物碳墒平均值为4.68%,土壤微生物氮墒平均值为3.8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碳、氮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碳、氮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Select
试验与研究
北洛河上游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与土地利用耦合关系研究
2024(5): 59-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5.0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北洛河上游丘陵沟壑区为研究区,借助2000年、2020年的地形、土地利用、植被和土壤等数据,运用InVEST、CASA、RUSLE等模型研究植被恢复措施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分析产水量、土壤保持、生境质量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4项生态系统服务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耦合关系及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呈减少趋势,草地和林地则呈增加趋势;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土壤保持、生境质量均呈增加趋势,而产水量则呈减少趋势,总体来说林地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产水量与其余3项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而土壤保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生境质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深入研究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背景下生态工程的实施成效及生态环境效应,能为区域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Select
试验与研究
陕北黄土区典型植被土壤水分亏缺特征
2024(5): 63-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5.0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陕北地区,土壤水分是限制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陕北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变化情况,给研究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选取吴起县广泛分布的7种典型退耕还林植被,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含水量随季节变化总体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在7种植被类型中,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贮水量均表现为河北杨最高,草地次之,刺槐山杏混交林最低;研究区在2020年秋季至2021年夏季土壤水分处于持续亏缺状态,且各植被类型春季土壤贮水亏缺补偿度明显小于冬季。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壤水分受植被类型影响明显,在陕北选择合理的植被配置模式进行退耕还林十分重要。
新思考新探讨
Select
新思考新探讨
石坎梯田定额应用探究
2024(5): 69-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5.0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石坎梯田作为一种常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坡面治理中经常应用。在编制石坎梯田造价过程中,发现实际应用与2003年版的《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简称《定额》)中规定有一定差距。以机械修筑石坎梯田为例,对比《定额》与《水土保持工程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6453.1—200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 51018—2014)(二者统称《规范》)计算的石坎砌石量,并结合其他作者的论文和实际应用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定额》核算的石坎规格明显偏小,在实际应用中,易发生石坎垮塌;《定额》中规定的石坎砌石量远低于实际应用中的砌石量,适配性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参考使用《定额》。
Select
新思考新探讨
榆林市生态领域风险的潜在矛盾防范化解之道
2024(5): 71-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5.0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改革开放以来,榆林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可喜的“榆林速度”,但在新时代加快推进能源城市转型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生态领域仍存在着以水土流失为首的潜在性风险。通过分析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生态风险的表现及其成因,提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风险治理对策,即以严密的制度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构建榆林市生态防范化解机制、实现产业低碳化发展新格局、建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从而使得生态防范化解机制真正能够为榆林市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县域水保
Select
县域水保
隆化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与治理思路探析
2024(5): 76-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5.0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更好发挥水源涵养功能,近年来隆化县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全面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以奖代补试点工程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介绍了隆化县近年来水土流失治理的具体措施,包括:规范程序,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科学规划,确保项目稳步推进;严格标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严格执法,确保建设与管理并重;巩固成果,确保效益长期发挥。总结了未来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进一步治理思路。
E-mail Alert 订阅
审稿专家
微文精选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