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中国水土保持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过刊浏览
专题专辑
广告合作
期刊订阅
English
过刊目录
2024年,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3-11
新时代水土保持
新思考新探讨
建设项目防与治
县域水保
试验与研究
监测与评价
小流域治理
新技术应用
水保强监管
封面文件
全选
|
新时代水土保持
Select
新时代水土保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进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4(3): 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3.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辖区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多年来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自然禀赋较差,技术、人员力量薄弱,因此水土保持工作与先进地区还有较大差距。介绍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土保持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明确工作目标、构建新工作格局和细化工作任务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议。
Select
新时代水土保持
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成功交易主要做法
2024(3): 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3.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3年12月7日,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在福建长汀签约成交。此创新之举对推进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标志和示范意义,为推动将水土保持碳汇纳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提供了实践案例。主要做法是:①积极开展碳汇研究和顶层设计,为项目碳汇监测核算提供支撑;②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选定碳汇监测核算试点项目;③建构上下协同工作团队,科学开展试点项目监测核算;④选定碳普惠交易平台,开展碳汇初始登记;⑤开展协调工作,撮合项目碳汇交易出让方和受让方;⑥大力组织宣传推广,发挥首单交易示范作用。
Select
新时代水土保持
新时代推进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与开发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2024(3): 8-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3.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对水土保持工作作出系统安排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与开发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对科学推进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与开发管理的意义、原则、重点任务作了初步探讨,以期促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思考新探讨
Select
新思考新探讨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中的入侵物种及应对措施
2024(3): 1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3.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措施是最普遍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也是最有效、最根本的保持水土方法。入侵植物是有害植物,会对农业、林业、草原、湿地、淡水和海洋等不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与威胁。探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中的入侵物种及其应对措施,可为今后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中植物种的选择及抚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查询文献和相关行业技术规范,发现《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 51018—2014)附录“工程扰动土地主要适宜树(草)种表”中涉及入侵植物名录中的植物28种,其中入侵植物22种(包括局部入侵蚀植物4种、一般入侵植物5种、有待观察种13种),建议排除种4种,中国国产种2种。对于局部入侵植物,建议在“工程扰动土地主要适宜树(草)种表”中删除此类植物;对于一般入侵植物,应尽量避免选择此类植物;对于有待观察种,在涉及多个自然区域的长距离线性工程中应避免选择此类植物;对于建议排除种与中国国产种,可以与乡土树(草)种等同选用。
建设项目防与治
Select
建设项目防与治
城市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理念和实践
2024(3): 15-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3.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城市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的动态变化特点,近年来深圳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方面通过合理设置临时水土保持措施,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施工图设计的技术要点、设计内容和深度、动态重复的工程量计列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满足施工区水土流失防治的条件下,合理设计各项措施内容,促进水土保持措施内容与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相适应,可对水土保持措施量化落实、精细化管理起到明确的指导作用。
Select
建设项目防与治
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探讨
2024(3): 18-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3.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12月4日,《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粤水水保〔2020〕10号)发布,这是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的技术性指导文件。以广州智慧城市产业园(广龙地块)为例,基于《广东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技术导则(试行)》开展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研究,包括水土保持评价、水土流失分析和预测、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监测、投资估算、水土保持管理等,并提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相关建议,希望为省内其他产业园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提供借鉴。
Select
建设项目防与治
合肥老工业基地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实践与思考
2024(3): 22-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3.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肥东部新中心瑶海片区为合肥老工业基地,园区企业布局分散,污染物排放总量高,土壤作为多数污染物的最终受体,其质量受到显著影响。鉴于合肥东部新中心瑶海片区关闭企业腾退时间不同、企业类型和规模多样、地块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不同等,污染地块治理修复难度较高。在合肥东部新中心瑶海片区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踏勘等方式充分摸清园区具体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制定治理任务和统筹安排治理修复工程,科学提出因地制宜的治理修复方案,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企业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一张图”掌握片区内建设用地的总体情况和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工程的精细化管理。以市委、市政府为主要领导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市、县级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坚持环境修复与开发建设并重,注重科研机构技术指导和宣传教育作用,推进老工业基地科学转型发展,促进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
县域水保
Select
县域水保
凤县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实现途径
2024(3): 26-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3.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凤县隶属宝鸡市,为秦岭山地重点预防区,以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为主,截至2022年凤县水土流失面积1 278.64 km2,占县域面积的40.62%,水土保持率为59.38%,低于宝鸡市平均水平73.11%,计划2050年水土保持率提升到72.03%。在全面剖析水土保持率低的原因后,提出了集中领导、加大坡改梯实施力度、加快小流域治理转型、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等措施,以推动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的实现。
试验与研究
Select
试验与研究
不同林草治沙模式对盐碱沙地沉积物粒度特征的影响
2024(3): 29-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3.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吉林省西部盐碱沙地不同林草措施的防风固沙效果,以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沙打旺(Astragalus laxmannii)(模式1)和樟子松+蒙桑(Morus mongolica)+沙打旺(模式2)两种治沙模式为研究对象开展野外试验,分析其植被恢复状况和沉积物粒度特征,结果表明:①模式1和模式2的乔灌草生长状况良好,第4年木本存活率达到74.0%~88.0%,总覆盖度分别达到86.6%和76.5%,具有较好的植被改善作用;②模式1、模式2均能够改变沉积物粒度特征,减少黏粒、粉粒、极细砂的风蚀量,且模式1的作用优于模式2;③该区域1.17~<157.90 μm为环境敏感细组分,157.90~<630.50 μm为环境敏感粗组分;④两种林草治沙模式均能够显著改变盐碱沙地下垫面风动力条件,削弱风蚀作用,使风蚀带走的细组分减少,且模式1的改善效果优于模式2。综上,模式1和模式2均对吉林省西部风蚀沉积特征有显著影响,具有较好的防风固沙效益,适宜在半干旱区沙地推广。
Select
试验与研究
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分类分级标准研究
2024(3): 34-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3.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分类分级标准研究有助于科学管控和精准选取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治理效益,是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及防治措施的基础与前提。根据东北黑土区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生产方式,将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类型区划分为漫川漫岗型、丘陵沟壑型、风沙型、中低山地型和平原型5种;同时结合东北黑土区实际情况确定了17项指标,并明确了每项指标的分级及评分标准,以通过综合评价结果定量揭示小流域项目治理需求的迫切程度。分类分级标准的建立为更加科学地选取治理小流域项目区、因地制宜拟定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了实用方法和理论依据。
Select
试验与研究
黄土高原典型植被条件下土壤剖面水、碳分布季节变化研究
2024(3): 39-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3.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土钻法对黄土高原柠条林地、苜蓿草地和撂荒草地0~300 cm土壤水分、有机碳的季节变化及二者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3种植被条件下0~100 cm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季节变化,但该土层土壤含水量仅雨季后植被间差异显著;>100~200 cm和>200~300 cm土壤含水量季节变化程度不一致,但各季节植被间差异均显著;柠条林地和苜蓿草地100 cm以下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撂荒草地,两者分别在100 cm和200 cm深度以下出现了严重土壤干燥化。②3种植被条件下0~300 cm土壤有机碳存储量均为雨季中最低、除柠条林地0~50 cm土层外雨季前最高,柠条林地季节变化较小,苜蓿草地和撂荒草地季节变化较大。③3种植被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不同程度的表聚现象;0~5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3种植被间差异均显著;>50~10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柠条林地明显高于撂荒草地,两者与苜蓿草地的差异均不显著;>100~30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3种植被间差异不显著。柠条和苜蓿的种植分别增加了100 cm和50 cm以上土壤有机碳密度,但导致深层土壤干燥化,不利于植被的长期稳定。
Select
试验与研究
黄土高原典型区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探讨
2024(3): 46-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3.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厘清黄土高原典型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现状,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梳理总结了西峰站、绥德站和天水站3个试验站提出的7种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高质量综合治理的模式,其中包括:“三道防线”综合治理、“四个生态经济带”综合治理、多元小生态系统交错配置的经济生态农业、全方位综合防治体系、“四道防线”治理保护、基于径流调控利用的多元综合治理和基于水生态修复的水沙调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并提出了塬面高质量综合治理、坡面高质量综合治理和沟道高质量综合治理3种技术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水利部开展整沟治理试点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Select
试验与研究
砒砂岩区沙棘减蚀机理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2024(3): 51-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3.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在次降雨(暴雨)条件下砒砂岩区沙棘的减蚀机理及其影响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砒砂岩区两个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沙棘小区和裸地小区2022年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棘小区的水土流失量大幅少于裸地小区,仅为裸地小区的4%左右;裸地小区水土流失模型的第一影响因子为最大30 min降雨强度,而沙棘小区的第一影响因子是降雨侵蚀力,说明沙棘覆盖影响了水土流失成因,改变了产生水土流失的机理。
Select
试验与研究
不同坡度下侵蚀性降水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024(3): 55-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3.0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侵蚀是全球性环境灾害之一,严重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基于野外径流小区观测和室内试验分析,研究不同坡度条件下土壤侵蚀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侵蚀性降水占所有降水比例较低,但贡献了大部分降水量,约32.84%的侵蚀性降水贡献了76.52%的降水量;侵蚀性降水场数和降水量呈季节性波动,高峰期集中在1月和6—9月。②坡度是影响土壤侵蚀的关键因素之一,土壤侵蚀模数与坡度呈正相关,坡度较大的小区出现土体崩塌,底部土壤流失量明显大于顶部,其中E、F、G小区为轻度侵蚀区,A、B、C小区为剧烈侵蚀区。③坡度对土壤理化性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机械组成表现为黏粒占比变化较小,坡度较大小区易被冲刷;坡度较大时,粉粒受水力侵蚀影响更大,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壤体积含水率波动幅度与坡度呈正相关,土壤保水性能与坡度呈负相关,坡面土壤含水率大小基本符合底部>中部>顶部的规律;土壤含盐量的变化较为复杂,需进一步研究。
监测与评价
Select
监测与评价
广西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布局现状与发展探讨
2024(3): 60-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3.0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提供基础支撑。通过总结广西壮族自治区现有水土保持监测站点所属水土保持区划、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土壤类型、地质岩性、行政区等状况,分析了当前广西存在的监测站网未实现所有水土流失类型区全覆盖、监测能力不满足实际需求、监测站点运行保障不规范等问题,针对性提出完善广西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体系、提升水土保持监测自动化水平、构建水土保持监测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强化监测站点运行管理制度建设等措施,以推动广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小流域治理
Select
小流域治理
钟山县深井河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建设
2024(3): 63-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3.0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钟山县清塘镇英家村作为广西首批试点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对深井河范家庄—龙福洞段重点开展河道综合治理,以提升其防洪减灾能力,实现乡村振兴,美化生态环境。根据河道整治施工时序、工艺特点、项目区域环境特征等,将工程区分为护岸建设区、施工生产区和临时堆土场区3个防治区,结合水土保持工程、植物及临时措施,构建了全面、科学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以减少项目施工扰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提高项目区水土保持效益。预计到设计水平年,将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量174.92 t,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9.71%,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98.46%,工程建设对当地水土资源及植被、生态环境等的影响降到最低,总体上达到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
新技术应用
Select
新技术应用
宁夏水土保持工程机修水平梯田概算补充定额研究
2024(3): 65-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3.0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现行的《水土保持工程概算编制定额》无法满足当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水土保持工程的投资确定和精细化工程管理需求等问题,根据工程定额原理和相关基础理论,以及对原州区、彭阳县、西吉县等8个县(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现场调研、资料收集、数据整理的结果,编制形成了适用于宁夏的机修梯田概算补充定额成果——《水土保持工程机修梯田概算补充定额成果》。通过对定额单价水平的测算和与《水土保持工程概算编制定额》的对比分析,《水土保持工程机修梯田概算补充定额成果》中定额的消耗量水平更加合理,其单价更加符合当前梯田技术和市场实际情况。
水保强监管
Select
水保强监管
西南岩溶区风电场工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问题探讨 ——以赫章韭菜坪风电场工程为例
2024(3): 70-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0941.2024.03.0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风电属清洁能源,风电场建设具有扰动土地面积大、水土流失危害严重等特点。以赫章韭菜坪风电场工程为例,基于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建设单位认识不到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针对性不强、施工组织管理不合理、主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等水土保持问题,提出了高质量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全面提升监督管理水平、优化施工组织管理和强化水土保持宣传教育等建议。
E-mail Alert 订阅
审稿专家
微文精选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