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新时代水土保持
  • 新时代水土保持
    王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水利委员会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突出流域特点,聚焦防治目标,围绕预防保护、人为水土流失监管、淤地坝建设与运行管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监管能力水平提升等重要任务,推动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 新时代水土保持
    张军政, 张发民, 王传明, 苗斌侠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新时代“大力开展黄土高原高标准淤地坝建设,加强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和老旧淤地坝提升改造”“着力解决水土保持领域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新要求,通过对近2 a来在淤地坝工程初步设计技术审查、运行管护及防汛督查中存在问题的总结与分析,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建议在淤地坝设计中,要依据流域多年水土保持治理情况、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和当地群众的现实需求,结合流域地形条件,适度控制新建工程规模,加大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和老旧淤地坝提升改造,深化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在充分发挥工程服务功能的同时,夯实淤地坝工程防汛和管护责任。
  • 新技术应用
  • 新技术应用
    王小燕, 李静澜, 白艳萍, 郝姗姗, 屈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遥感影像解译是水土保持遥感监管的重要内容,影像分类是影像应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通过概述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三种深度学习模型——深度置信网络、堆栈自动编码器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机理,总结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影像分类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在提高分类精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受模型机理和参数限制,仍存在局限性。
  • 水保强监管
  • 水保强监管
    范春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审批效能,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减少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上海市水务局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和实地检查等监管手段,全面组织开展水土保持监管工作。以上海市闵行区某项目为例,比对分析矢量图,找出疑似问题图斑,结合水土保持方案、监测等资料,开展实地检查,并编制监管报告,作为监督执法的依据;同时通过比对全市水土保持项目监管抽检情况,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水土保持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 新思考新探讨
  • 新思考新探讨
    黄长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做好铁路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而深化设计阶段水土保持要求是加强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体现。通过强化和深化设计阶段水土保持要求,不仅能弥补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阶段设计深度的不足,而且能结合工程建设实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做到有的放矢。以龙岩—龙川铁路龙岩—武平段隧道弃渣场截排水措施施工图深化设计为例,从深化设计所解决的问题、取得的实效、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论证了深化设计阶段水土保持要求的重要性。
  • 新思考新探讨
    张鸿, 马涛, 张进朝, 石东凯, 张卫东, 宋承礼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土保持术语》(GB/T 20465—2006)中“水的损失”概念在指导水土保持生产实践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和学科的发展,已不适应新时期水土保持内涵和外延的变化。为完善水土保持基础理论,满足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新要求,有必要科学界定“水流失”的概念,促进《水土保持术语》(GB/T 20465—2006)修订工作。通过归纳分析“水的损失”概念的形成背景和其内涵及外延的发展历程,详细辨析词义和应用逻辑规则来确定“水流失”概念,可知“水流失”概念综合考虑了宏观角度水分运动和人类生存发展环境需要的局部水分运动的平衡,适应概念规范要求,适应新时期水土流失内涵及外延的发展,便于研究及实践应用,为进一步研究水流失治理标准提供了新思路。
  • 新思考新探讨
    夏兵, 刘萌萌, 王永喜, 王耀建, 黄守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深圳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DB 4403/T34—2019)是深圳市现行水土保持标准化文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了《规范》编制过程中对深圳地方特点、规范定位、框架、重点技术内容的思考,重点阐述了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要求两部分的编制思路,并以中山大学·深圳建设工程项目为例,总结了在该项目水土保持专项设计与施工中对《规范》的执行情况,为其他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 技术与措施
  • 技术与措施
    孟琳琳, 李凤翀, 王绍斌, 苏强平, 孙翠莲, 肖建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密云水库流域内各尺度范围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运用ArcGIS空间叠加分析功能进行数据处理和梳理汇总。根据综合分析结果,针对密云水库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出分区治理措施策略:在生态保护区布设封育保护和补植补种措施,防治坡面水土流失;在生态治理区加强面源污染防治,布设矿山修复和村庄绿化美化等措施;在沟(河)道及湖库周边整治区,布设沟(河)道清障、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生物过滤带、人工湿地等措施。
  • 试验与研究
  • 试验与研究
    张立靖, 鱼海霞, 刘楠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炭作为新型土壤改良剂,研究其对坡面的减流减沙效应是目前的主要热点之一。通过对生物炭结合植被及其单一条件下的不同处理坡面进行冲刷试验,探究不同处理下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结合径流泥沙含量,对不同处理的产流产沙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炭单一措施对坡面减流减沙效应相对不高,但与植物措施结合能有效提升坡面抗蚀性,减少水土流失。
  • 试验与研究
    林桂芳, 曲富荣, 刘宏斌, 刘文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掌握定西市生产建设项目土质高陡坡面水土流失的特点、区域分布规律及现状治理情况等,系统开展了其坡面水土流失科学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微型孔植生护坡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定西市327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总量227万t,其中土质高陡坡面水土流失量78万t;水电建设类项目弃土弃渣场区、露天采矿类项目开采区、公路建设类项目路基工程区或填筑区、城镇建设类项目开挖或填筑扰动区的土质高陡坡面为土壤侵蚀模数大、极强烈侵蚀区域,其侵蚀模数12 000~17 500 t/(km2·a),是人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难题”“顽症”“死角”,治理难度大;采用向下60°角微型孔栽植时,“品”字形微型孔栽植的柽柳苗木的成活率最高、生长最快、郁闭度最大,长期固坡拦蓄效果好,既能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又能美化坡面,可在西北黄土区推广应用。
  • 试验与研究
    李晓乔, 宋玉, 魏彩芸, 王璐漪, 何文博, 黄枭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对人类与自然界的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InVEST模型能够较好地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具有多模块和多层级的特点,产生的可视化结果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库对检索的有关InVEST模型学术期刊论文进行分析,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机构合作、文献共被引聚类和研究热点分析,结果表明:在2014—2021年有关InVEST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模型主要应用在大尺度的时空区域,研究机构多集中在高校;InVEST模型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多样性评估、产水量、碳储量估算和水土流失4个模块,不同时段出现过年平均蒸散发量、水文、生物多样性保护、多生态系统服务和情景模拟等研究热点;InVEST模型的海洋生态系统评估模块还需进一步升级优化,研究尺度还需进一步拓展;预计开发综合评估模块将成为InVEST模型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 试验与研究
    魏小东, 秦瑞杰, 刘琦, 郝磊, 李茹虹, 白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更科学有效地进行降水量观测,利用罗玉沟流域各雨量站2018—2020年逐日降水量观测数据,分析了SM1型普通雨量器、SL3-1型遥测雨量计和JDZ02-1型固态存贮式雨量计在该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SM1型普通雨量器、SL3-1型遥测雨量计在罗玉沟流域的适用性优于JDZ02-1型固态存贮式雨量计,SM1型普通雨量器和SL3-1型遥测雨量计观测结果误差较小;各雨量计(器)测得的累计降水量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函数拟合程度较高(R2≥0.868 4);运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和相关性分析得出,SM1型普通雨量器的观测结果与SL3-1型遥测雨量计的观测结果相关性较高,无显著性差异(r1≥0.990 5,P>0.05),JDZ02-1型固态存贮式雨量计的观测结果与SM1型普通雨量器、SL3-1型遥测雨量计的观测结果均相关性较低,差异极显著(r2≤0.837 8、r3≤0.846 6,P<0.01)。
  • 试验与研究
    张鹤, 王辅, 赵强, 沙小燕, 王春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构建平凉市域范围内人工林地综合管理体系,以黄土高原区不同坡位的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测定不同速效养分的含量,并探讨速效养分分布特征以及坡位对不同土层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整体上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均为中等变异程度,NH+4-N、NO-3-N、AP、AK变异系数为48.64%~95.94%;NH+4-N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53~90.62 mg/kg;NO-3-N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7.63 mg/kg;AP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36~82.69 mg/kg,属于四级低水平;AK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1.71~480.83 mg/kg,属于三级中等水平。②对不同坡位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表明,除NH+4-N外,同一坡位的其余土壤速效养分均呈明显的表聚现象,速效养分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不同坡位土壤NH+4-N含量表现为坡顶>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NO-3-N表现为中坡位>上坡位>坡顶>下坡位;AP表现为上坡位>中坡位>坡顶>下坡位;AK表现为上坡位>坡顶>中坡位>下坡位。③AK含量与AP含量、NO-3-N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
  • 试验与研究
    丁琳, 秦伟, 殷哲, 梁越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不同植被格局下的径流水动力学特性,并建立其与泥沙连通性指数和坡面侵蚀量的定量关系,可揭示植被格局对侵蚀产沙的影响机理,对于生态脆弱区植被优化布局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设置不同坡度(5°、15°和25°)和植被格局(裸地、带状横坡、带状顺坡、块状镶嵌、点状均匀)坡面,并持续监测坡面径流量、产沙量和断面流速,结果表明:平均径流流速按裸地、带状顺坡、点状均匀、块状镶嵌和带状横坡的顺序递减,平均阻力系数则按带状顺坡、裸地、点状均匀、带状横坡、块状镶嵌的顺序递增,总体上块状镶嵌格局减缓流速作用更强;随汇流路径长度和连通性的增加,径流流速和单位水流功率增大,阻力系数减小;坡面侵蚀量与单位水流功率、径流剪切力间的关系受植被格局的影响,坡面侵蚀量与径流流速间的关系基本不受平均汇流路径长度指数和连通性指数的影响,坡面侵蚀量与阻力系数间的关系基本不受平均汇流路径长度指数的影响,而径流流速由于可作为单一变量模拟不同植被格局坡面的侵蚀产沙,且决定系数(R2)高达0.84,因此成为最优的预报评价参数。
  • 试验与研究
    李雨衡, 郭红, 常艳, 张廉昀, 胡新培, 白建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郑州段滩区是黄河流域中下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开展黄河郑州段滩区生态脆弱性评价可为保障黄河滩区生态系统稳定、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提供数据支撑。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构建黄河郑州段滩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分析2000—2015年黄河郑州段滩区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黄河郑州段滩区整体以轻度脆弱为主,其次是中度脆弱;②2000—2015年黄河郑州段滩区整体从轻度脆弱变为中度脆弱,微度脆弱和轻度脆弱面积呈下降趋势,而中度脆弱和重度脆弱面积呈增加趋势,尤其是2010年和2015年黄河郑州段滩区上中游地区重度脆弱和中度脆弱面积明显增加;③2000—2015年位于黄河郑州段滩区上中游的巩义市、荥阳市、惠济区、金水区段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需要控制建设用地的过度开发,保护和恢复区域植被。
  • 试验与研究
    刘灏, 何刘鹏, 丁怡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北方地区普遍缺水,水分亏缺势必会对植物生长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植被对水分亏缺的响应关系可为深入研究区域水量时空变化对植被的影响提供参考。参考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划分方法,将我国北方地区分为寒温带针叶林区(Ⅰ)、温带落叶阔叶林区(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Ⅲ)、温带草原区(Ⅳ)和温带荒漠区(Ⅴ)5个分区,采用GIMMS NDVI描述植被动态变化,以降水量和潜在蒸散发量的差值描述区域尺度的水分亏缺程度,分析中国北方地区不同分区植被对水分亏缺的响应程度和响应时间,结果表明:植被对水分亏缺的响应系数表现为Ⅰ分区>Ⅳ分区>Ⅱ分区>Ⅲ分区>Ⅴ分区,除Ⅴ分区外,植被对水分亏缺的响应时间集中在5或6个月;Ⅱ、Ⅲ、Ⅳ分区农田对水分亏缺的响应程度低于同分区的其他植被类型,沙漠植物对水分亏缺的响应程度明显低于其他植被类型。
  • 试验与研究
    蒲苑君, 李铤, 陈莹, 张俊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城市湿地公园土壤质量,实现湿地生态功能可持续健康发展,以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为例,结合土壤特征和拟栽植物特征,混制土壤改良剂,采用机械混配的方法进行土壤改良。通过跟踪监测和对比分析土壤改良区和未改良区的土壤理化特征和土壤酶活性,并应用遥感影像和无人机影像监测植被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土壤改良技术可将土壤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提高土壤可溶性离子浓度、有机质含量、入渗率,降低土壤密度,增加土壤通气性,同时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土壤改良区的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均明显优于未改良区,土壤改良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植被生长情况,提升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建设项目防与治
  • 建设项目防与治
    张涛, 杨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煤炭资源开发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煤矿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会扰动土地,破坏植被及水资源系统,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退化,有时还会诱发重力侵蚀。以陕北横沟煤矿为例,根据井采煤矿项目施工工艺,分析其在建设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的环节,预测整个项目可能产生土壤流失量30 819 t,并据此设计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经预测,至设计水平年横沟煤矿水土流失治理度可达99%,林草植被恢复率可达99%,林草覆盖度可达38%,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局部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 建设项目防与治
    孙发政, 黄成燕, 胡荣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引领草本植物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广义植被包括草原、森林、农作物、园林等,而草本植被在地球上分布最为广泛。从水土生态的宏观与微观视野,论述了草本植被在地球水土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中的基础地位十分重要。从水土生态概念出发,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本质上是水土生态的保护与治理,水土生态概括了地球上各类生态系统。阐述了当代对于草本植物的认识过程以及草本植物的贡献,结合草本植物在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中的成功应用案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水土生态理论。
  • 新探索新实践
  • 新探索新实践
    顾智文, 陈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2022年度贵州省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信息化监管工作安排,对贵定县2018年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项目进行了实施效果评估评价。评估评价结果认定:项目实施成效显著,撬动了社会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简化了工程建设程序,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了社会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可在今后贵州省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中逐步推行应用,以推动重点治理工程提质增效,助推贵州省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